現階段廠房消防安全使用消防水炮雖然已經是趨勢,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使用數量應為多少,既不能盲目增加造成成本浪費,也不能數量不足留下安全隱患。想要精準確定消防水炮數量,需重點考慮規范要求、安裝位置、設備規格三大核心因素,每一項都直接影響最終配置方案的合理性與合規性。

一、規范紅線:任一地點必須有兩臺水炮 “雙重守護”
消防規范是廠房消防水炮配置的硬性標準,其中明確規定 ——廠房內任一地點都必須保證至少有兩臺消防水炮的噴水能夠到達。這一要求從安全冗余角度出發,避免了單臺水炮故障或覆蓋盲區導致的滅火失效問題。在計算數量時,需以這一 “雙重覆蓋” 原則為基礎,先劃定廠房內的關鍵區域(如設備密集區、易燃物料存放區等),再結合水炮的保護范圍反向推導,確保每一個角落都處于兩臺水炮的交叉保護之下,這是數量配置的首要前提,任何方案都不能突破這一紅線。
二、安裝位置:兩側靠墻與中間懸掛的 “數量博弈”
安裝位置的選擇直接影響消防水炮的保護面積,進而左右所需數量,二者呈現明顯的 “博弈關系”,需根據廠房實際情況權衡取舍:
兩側靠墻安裝:保護面小,數量需求多
當消防水炮沿廠房兩側墻面安裝時,墻體部分不需要保護,單臺水炮的有效保護面減小180°,為滿足 “雙重覆蓋” 要求,就需要增加水炮數量來滿足規范要求,但是這種設計方式對供水管路的布置要求較低(無需跨越廠房頂部),系統管路安裝簡單。
中間懸掛安裝:保護面積大,數量需求少,但管網布置難度高
將消防水炮懸掛在廠房頂部中間位置時,噴射范圍不受墻體遮擋,單臺水炮的保護面積可最大化,能有效減少水炮數量,降低設備成本。但規范明確要求 “每一臺消防水炮的供水管路應布置成環狀管網”,中間懸掛安裝時,管網需要考慮怎么成環,施工難度較大(需考慮廠房承重、管網坡度等),還可能與廠房內的起重設備、管線等產生沖突,需要全面考慮。
三、設備規格:10L 與 30L 水炮的 “容量與數量平衡術”
廠房消防水炮常用 10L 或者30L流量 ,保護半徑不同,數量配置不一樣,保護半徑越大,使用數量越少;但是保護半徑越大,關聯到的水泵、水池、閥門等配套設備的容量越大,費用越高,需綜合測算成本與效能:
10L 水炮:保護半徑 35 米,數量多,配套設備規格小
10L 水炮保護半徑為 35 米,在相同面積的廠房內,所需數量會比 30L 水炮更多。但優勢在于其對配套系統的要求較低 —— 水泵的揚程和流量、消防水池的容積、閥門的通徑等都可按較小規格配置,能顯著降低配套設備的采購和建設成本。
30L 水炮:保護半徑 55 米,數量少,配套設備規格大
30L 水炮保護半徑 55 米,單臺覆蓋范圍更廣,使用數量少;但與之對應的是,配套系統的容量需同步提升:水泵需要更大的揚程和流量來滿足 30L 水炮的噴射需求,消防水池需擴大容積以保證持續供水,閥門等管件也需選用更大通徑的規格,這會導致配套設備的成本顯著增加。需在 “減少水炮數量” 和 “增加配套成本” 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。
廠房消防水炮的數量配置并非簡單“越少越省”,而是需要圍繞 “規范要求” 這一核心,結合安裝位置的實際條件,既確保滿足 “雙重覆蓋” 的安全要求,又能通過優化安裝位置和設備規格,實現成本與效能的最優平衡,為廠房筑起可靠的消防安全屏障。




